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将“e文化人”品牌走向深入,让青年大学生肩负使命和担当。近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赴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扬中市崇德小学,开展“建设美丽中国,集聚青春力量”社会实践活动。 在陈履生博物馆群,同学们参观了汉文化博物馆、陈履生美术馆、竹器博物馆。作为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合作项目,陈履生博物馆群打破同质化和空心化的问题,以独具的匠心全方位打造特色。“芦柳竹”为扬中三宝,而竹子与扬中人关系最为密切,也因此在整个空间设计方面特别强化“竹”的元素,建筑的外立面以竹子包裹,室内的装修或大面积使用竹编,或以竹的元素加以点缀。
“三馆”中,陈履生美术馆以“从江洲走出去的励志故事”为策展思路,展出了陈履生自1977年以来的习作和创作近百件。绘画等作品表达了陈履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期望:启迪后学,提倡美育,健全审美。汉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批汉代文物收藏,包括陶器、漆器、铜器、画像石、画像砖等在内的2000余件,其中陶谷仓、陶灶有数百件。竹篮、竹匾、竹提盒……竹器博物馆精选了陈履生收藏的6000余件各类竹器中的3000余件,大厅中的密集性展陈,以及生活馆和生产馆的多样性的表现,反映了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一楼大厅公共空间有艺术类图书馆、有下沉式讲台,可以举行各类讲座、培训等各类公教活动;展厅中近万件汉代藏品、竹器藏品,大胆运用裸展的方式,使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藏品的细部,展厅中设有体验区,观众可摸一摸藏品的质感,掂一掂藏品的份量,闻一闻藏品的味道,特别为设置的“模拟考古现场”可以直观地了解考古知识,从而使陈履生博物馆群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趣味性,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建设美丽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是恰当的做法。陈履生博物馆群正是以文化为依托,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其题材不局限于古代中国,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真实故事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向世界呈现一个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
在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博物馆“用文物再现历史,用艺术传递能量,用竹器诉说故事”的理念深深感染了同学们。在新时代下,博物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同学们领悟到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